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发布 >医院新闻
【科普宣传】科学防癌 从“日常小事”开始

癌症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潜伏在日复一日的习惯中。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报告指出: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40%的癌症风险。与其焦虑“癌症离我有多远”,不如用科学策略主动出击。
以下内容结合最新研究,为你提炼“非套路”防癌指南——

一、防癌的“隐藏战场”:你可能忽略的日常细节

1.厨房里的危险信号

油冒烟才下菜? 当油温超过200℃(肉眼可见大量油烟),会产生丙烯酰胺、苯并芘等强致癌物。

正确做法:热锅冷油,或选择烟点高的山茶油、米糠油。

洗碗海绵=细菌炸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显示,一块洗碗海绵的细菌量是马桶座的20万倍!建议:每周用沸水煮5分钟,1个月更换一次。

2.夜间灯光致癌?

权威期刊《Cancer》研究证实:长期暴露于夜间人造光(如熬夜刷手机、开小夜灯),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风险。对策:睡前1小时调暗灯光,手机开启“夜览模式”。

二、防癌饮食的“新科学”:超越“多吃蔬菜”的认知

“彩虹饮食法”升级版:

不同颜色食物对应不同抗癌成分:

紫色(桑葚、紫甘蓝):花青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橙色(胡萝卜、南瓜):β-胡萝卜素→降低肺癌风险

白色(蘑菇、大蒜):硒元素→激活免疫细胞

抗炎饮食清单:
慢性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剂”。每日必吃:

1把坚果(核桃、杏仁):富含ω-3脂肪酸

2种发酵食品(酸奶、纳豆):调节肠道菌群

1杯绿茶:儿茶素阻断癌细胞信号传递

三、运动防癌的“黄金公式”:不是动得越多越好

最新《美国运动医学会指南》建议:

每周150分钟中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行) + 2次力量训练(如深蹲、哑铃)

久坐人群:每坐1小时,做3分钟“微运动”(靠墙静蹲、踮脚尖)
原理:肌肉释放的“肌细胞因子”能直接抑制肿瘤生长。

四、情绪防癌:被低估的“抗癌力”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发现:

长期孤独:癌症死亡风险增加32%

持续高压:导致免疫细胞DNA修复能力下降
科学解压法:

自然疗法:每周接触自然环境2小时,NK细胞活性提升50%

呼吸训练: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快速降低皮质醇

五、精准防癌:这些检查真的能“救命”

1.肺癌:低剂量CT(吸烟者40岁起查,非吸烟者50岁起)

2.癌:幽门螺杆菌呼气检测(阳性者根除治疗可降40%风险)

3.肠癌:粪便DNA检测(无痛筛查新技术,准确率>90%)
注:常规体检≠癌症筛查,高危人群需定制方案(文末附自测表)。

六、破除误区:这些“伪科学”别再信!

1.❌ “吃碱性食物防癌” → 人体pH值无法通过饮食改变

2.❌ “癌症会遗传,预防无用” → 遗传性癌症仅占5%,表观遗传可逆转

3.✅ 真相:癌症是基因损伤累积的结果,控制损伤速度就能降低风险。

今日行动清单

1.检查厨房油烟机是否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排风量≥15m³/min)

2.下载“光线调节APP”,设置21:00后自动调暗屏幕

3.用红薯代替1/3白米饭(膳食纤维提升3倍)

防癌不是宏大命题,而是藏在一蔬一饭、一举一动中的智慧。
转发给家人,让健康从“知道”变为“做到”!

原创声明:本文基于《自然·癌症》《柳叶刀肿瘤学》等2023年最新研究,引用数据已标注来源。

药学部 马建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