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兰州石化医院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护理团队交出了一份“温暖答卷”:全年零投诉、患者满意度达95.82%、专科护理技术达标率100%……这支平均年龄37岁的团队,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患者“生命脊梁”,以团结协作、锐意创新的姿态,在骨科护理领域树起标杆。
“患者需要时,我们永远在场!”这是骨科陈护士长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脊柱骨折、关节置换等术后患者护理需求,团队首创“3班弹性轮值”机制:高峰时段全员备勤、夜间增设“双人双岗”,确保危重患者全程专人守护。
从“经验护理”到“精准护理”,骨科护士们将创新融入日常:“三步止痛法”:联合麻醉手术科开发阶梯式镇痛方案,术后患者疼痛发生率下降40%;“康复早介入”:康复师术前走进病房,用动画视频演示康复动作,患者下床时间平均提前1.5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0.3%。“护士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科研脑’!”
在骨科病房,护士们不仅是“技术能手”,更是“心灵治愈师”:“方言沟通手册”:针对老年患者语言障碍,整理出本地方言版术后注意事项,让沟通零距离;“阳光心愿墙”:鼓励患者写下康复目标,护士化身“圆梦使者”,为卧床老人读报、帮留守儿童视频连线父母;“家属喘息计划”:开设护理课堂培训家属基础照护技能,并提供陪护床位,缓解长期照护压力。曾因车祸截肢而抑郁的年轻患者杜女士,在护士们的鼓励下加入“康复榜样联盟”,如今已成为公益志愿者:“她们让我相信,折断的翅膀也能重新飞翔。”
从晨曦到深夜,从病房到社区,快乐医院骨科护理团队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双手托举希望。她们以团结铸就铠甲,以创新突破壁垒,以温情融化病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南丁格尔篇章。致敬新时代“提灯天使”!
(骨科 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