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57 岁的脑梗后遗症患者钱某的康复训练从未因家属缺席而中断。当环卫工妻子陈姐凌晨四点出门工作时,护士们用精准照护填补了陪伴空白,上演了一场温暖的照护接力。
“护士长,我可能没法一直陪着他……” 首次入院时,陈姐攥着沾有晨露的工牌,道出了凌晨四点到八点、晚上七点到十点工作时间与陪护的冲突。护士长王静当即回应:“您放心去工作,这里有我们。” 当天,护士小金就制定了 “家属不在时段照护计划”,涵盖生活照护与训练陪同。
陈姐的工作日程被拆分为凌晨清扫、傍晚做饭与夜间工作三段。护士站交接本上,“钱某夜间照护计划” 清晰标注:19:00-22:00 协助洗漱、每 30 分钟巡视防跌倒、20:00 陪同肢体活动。第一次晚上七点出门时,看见护士小王端着温水走向他,陈姐说:“工间休息打电话,总能听到丈夫模糊的笑声。”
护士们的陪伴藏在细节中,站立训练时用身体护住患侧,轮椅休息时及时拉起刹车并摆好抗痉挛体位。巡视记录显示,家属不在时段,护士平均每 20 分钟进入病房一次,主动观察需求。
从首次入院到第三次住院,钱某在护士陪伴时段每日2小时康复训练完成率达100%,未发生跌倒意外。出院时,他攥着护士的手重复着感谢,陈姐则送来一袋老家大枣:“感谢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当环卫工的扫帚扫开城市晨光,康复医学科护士的双手正守护着生命重启键。这段照护接力印证着医患间最温暖的默契:你为生活奔波时,我替你守护希望的火种。
(康复医学科 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