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缅怀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2025年8月15日上午,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口腔科、胸外烧伤科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部分职工群众共40余人,集中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影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通过一家普通照相馆的视角,讲述了战火中普通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故事,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还原了那段苦难而悲壮的历史,引发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以史为镜:一场直抵人心的“历史课”
活动开始前,党支部书记周林作动员讲话:“8月15日,是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1945年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守护和平,不负先烈。”他强调,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仅要精进医术,更要厚植家国情怀,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
随着影片开场,大银幕上硝烟弥漫的南京城、颠沛流离的百姓……一幕幕场景将观众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口腔科医生张超说:“这些照片不仅是影像,更是无数家庭的‘生命密码’,是历史最沉默却最有力的证人。”胸外烧伤科医生高瑾则在看到“用底片揭露暴行”的情节时攥紧了拳头:“先烈们用生命守护尊严,我们这一代人更要把这份责任扛在肩上。”
观影结束后,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入党积极分子耳鼻喉科护士蔡莉莉分享道:“电影里有句台词让我难忘——‘我们拍下的不是照片,是活着的人要替死去的人继续活下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历史,更要带着先烈的期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守护好。”
以行践诺:一次知行合一的“再出发”
此次观影不仅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精神的“充电”与行动的“誓师”。活动尾声,党支部发出倡议:将以“三个结合”推动观影成果转化——将历史教育与党性修养提升结合,开展“抗战精神”专题党课;将家国情怀与岗位责任结合,在科室发起“优质服务微行动”;将红色基因与职业传承结合,组织青年医生走进社区开展“抗战历史进万家”科普宣讲。
暮色渐沉,报告厅内的灯光次第亮起。走出影院的职工们脚步坚定——他们的眼中,有对历史的敬畏;他们的肩头,有对未来的担当。这场跨越80年的“对话”,正化作前行的力量,激励着医护人员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平凡史诗”。
(耳鼻咽喉科口腔科胸外烧伤科党支部 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