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临床版图中,肿瘤血液科始终是一片承载着特殊重量的 “战场”。这里的医护人员,每日都在与生命赛跑,既要以精准的专业能力制定治疗方案、紧盯病情变化的每一处细微波动,又要时刻关注患者与家属的心理状态,在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节奏中长期坚守。日积月累的压力与疲惫,悄然在他们心中堆积。2025 年 9 月 4 日下午心身与睡眠医学科积极响应医院关爱医务人员的政策,科主任马晓静、心理治疗师安花花、护师邹丽雅,走进肿瘤血液科,为坚守在此的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场充满温度的团体解压活动。
活动伊始,心理治疗师安花花与在场医护人员展开了一场温暖的对话。她由衷赞叹:“肿瘤血液科的工作满是挑战,你们的坚守与付出,是患者对抗病魔的重要力量。但就像紧绷的弦需要适时松缓,唯有你们保持身心舒展,才能为患者传递更持久的温暖与专业的守护。” 随后,精心设计的三个团体游戏正式拉开解压之旅的序幕,现场氛围瞬间被点燃。
“下小雨” 游戏中,大家指尖轻颤,模拟雨滴落下的细碎声响,从起初的零星 “雨滴”,到逐渐汇聚的 “雨幕”,轻柔的触感与默契的互动,像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平日里因工作紧绷的神经,在这细腻的氛围中慢慢舒展;“松鼠搭窝” 环节里,医护人员们化身 “小松鼠”,在 “搭建家园” 的协作中快速反应、彼此配合,当成功 “搭起窝” 的瞬间,欢笑与成就感交织,团队间的信任感与凝聚力悄然升温;“大风吹” 游戏时,随着指令响起,大家迅速移动、寻找新的 “位置”,奔跑的身影、欢快的呼喊,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工作带来的疲惫仿佛被这股活力之风一扫而空。在游戏的转换间,医护人员们卸下了职业 “铠甲”,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久违的笑容重新绽放在脸上,彼此间的距离也在轻松的互动中不断拉近。他们不仅在游戏里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更在相互支持中感受到久违的温暖,原本因独自承担压力而产生的孤独感,也在这一刻慢慢消散。
游戏环节落幕,治疗师为每位医护人员分发了画纸与彩笔,引导大家开启 “心情绘画” 之旅:在画纸的一侧,勾勒 “此刻的心情”;在另一侧,描绘 “工作中的自己”。医护人员们纷纷拿起画笔,将内心复杂的情绪化作斑斓的色彩与灵动的线条 —— 有人画出了眉头紧锁、步履匆匆的自己,那是工作中紧绷状态的真实写照;有人用明亮的黄色绘出暖阳,用鲜艳的粉色勾勒绽放的花朵,传递出此刻的轻松与喜悦;还有人画出手牵手的团队,或是展翅翱翔的小鸟,诉说着对协作的珍视与对自由的向往。
绘画结束后,大家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为每一幅 “心情画卷” 赋予独特的名字。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份情绪都被认真倾听、温柔接纳,内心积压的压力仿佛随着画笔的挥动被彻底释放,身心都变得轻盈起来。医护人员们纷纷表示:“在忙碌的工作中,这样的放松时刻格外珍贵。这次活动不仅帮我们卸下了积累已久的压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医院大家庭的关怀。这份温暖与力量,会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心身与睡眠医学科立足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差异,以精准化服务理念设计分层团体训练方案:针对医疗例会参与人员,聚焦临床工作中的决策压力与协作需求,融入高效沟通、压力快速疏导等训练模块;面向实习学生,围绕职业适应、角色转换中的心理困惑,设置职业认同构建、情绪管理等专项内容;此前为肿瘤科医护人员开展的团体心理减压活动,更是结合其长期面对重症患者的高压工作特性,以沉浸式互动游戏、情绪表达等形式,有效缓解职业倦怠,未来,科室将持续拓展服务内容,按照医院的计划对科室心理支持全覆盖,我们将以专业力量为支撑,助力全院医护人员及时疏导工作压力、调整心理状态,以更饱满的职业热情、更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医疗工作,用更坚定的守护姿态、更温暖的服务温度,陪伴患者共抗疾病,共同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希望与尊严。
(心身与睡眠医学科 邹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