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静疗小组杨静老师与临床科室紧密协作,凭借专业技术与高效配合,成功为胸外科一名BMI 53.4的极重度肥胖患者完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为患者后续治疗搭建起安全、稳定的“生命通道”。
该患者因需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常规外周静脉穿刺不仅难度高、反复穿刺易增加患者痛苦,且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易引发静脉炎、药物外渗等并发症,PICC置管成为其治疗的关键保障。然而,患者体重远超正常范围,皮下脂肪层厚,血管位置深且解剖结构模糊,传统体表定位难以精准判断血管走行,穿刺时易误伤周围神经、动脉,置管失败风险极高。胸外科护士长胡旭红积极协调,带领科室护士与杨静老师共同商讨静脉通路方案并邀请姚远主任参与术前研讨,结合患者血管超声评估结果,共同标记最优穿刺位点;针对患者体型特点,选定适配的导管和穿刺鞘;最终确定“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的联合方案,由姚主任从外科解剖视角提供专业建议,静疗小组负责术中精准操作。手术过程中,双方默契配合,在超声实时监测下避开血管分支与周围组织,缓慢进针、平稳送管,顺利完成置管。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导管尖端位置精准,患者无明显不适。
此次跨科协作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医院医疗团队“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彰显了多学科联合应对复杂病例的专业能力。未来,兰州石化总医院静疗小组将继续加强与各临床科室的协作,持续精进技术,为更多血管条件差、体型特殊的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疗服务,为临床治疗保驾护航。
(西区门诊部 杨静)